铜仁市“七强化”推动稻蛙共作,促进粮渔双丰收

铜仁市生态渔业发展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稻+蛙”综合种养,全市“稻+蛙”综合种养面积达5000亩,实现平均亩产稻谷440kg、黑斑蛙850kg,亩产值达2.5万元。

一、强化基地建设,推动稻蛙标准化生产。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结合高标准农田整治、撂荒地整治等工作,加大“稻+蛙”综合种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1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稻+蛙”养殖基地9个,1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养殖基地面积3000余亩,规模基地占比达60%以上。其中,德江县合兴镇“稻+蛙”养殖基地100余亩均为撂荒地整治成果。


二、强化苗种繁育,全力保障苗种供给。在印江县峨岭街道、合水镇,德江县合兴镇等多个基地开展黑斑蛙受精卵孵化和蝌蚪培育工作,通过到四川、湖南等地采购黑斑蛙受精卵到本地培育,减少蝌蚪及幼蛙的应激,极大地提升了黑斑蛙蝌蚪本地供给能力。全市累计培育黑斑蛙蝌蚪5亿余尾,实现亩均投放蝌蚪10万尾左右。

三、强化主体培育,提升龙头示范引领。以印江白元、德江时兴等为龙头引领,培育和带动一批“稻+蛙”综合种养本土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稻+蛙”养殖形成“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联合发展模式,实现稻蛙养殖龙头带动引领,家庭养殖遍地开花的格局。截止目前,全市共培育各类“稻+蛙”养殖新型经营主体20个。


四、强化技术服务,持续加大技术支撑。结合贵州省2022年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成立了以省生态渔业专班、省水产所、铜仁学院、铜仁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等为主要技术骨干的技术指导团队。全国总站、省生态渔业专班、省水产站、省水产所等技术专家先后多次到场指导,全市累计开展“稻+蛙”养殖技术指导520余次。


五、狠抓联农带农,着力带动农民致富。“稻+蛙”综合种养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土地流转、管理用工和临时用工等方式,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能力强。经调研测算,“稻+蛙”养殖亩均租金400-500元,全市规模基地长期用工200人左右(年均7个月),人均工资2700元/月,临时用工1.5万人次,人均工资100元/天,全年全市共支付人工工资528万元,极大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市乡村振兴。


六、强化品牌宣传,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积极宣传推介稻蛙综合种养公共品牌和产品品牌,引导企业和基地采取产品直供、订单销售等模式与外地销售市场建立连接。“稻+蛙”产业受到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等各级领导的关注,以及央广网、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铜仁日报等各级新闻的广泛报道。全市“稻蛙”产业累计宣传报道50余篇次,实现订单销售覆盖80%以上。组织印江县参加由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创新大赛及优质渔米评比活动。

七、强化生态保护,实现稻蛙双水双绿。稻田养殖黑斑蛙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可降低野生黑斑蛙资源的压力,起到保护野生黑斑蛙资源的作用。开展黑斑蛙稻田养殖,能有效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田间污染,优化稻田环境,提升稻田肥料利用率,提高稻谷与黑斑蛙的品质,实现水稻、水产“双水双绿”,同时还可以极大提高老百姓种稻的积极性,减少撂荒地发生,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水产品供给,符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

姚沁池
马旭
王立强
http://www.gzsyyxh.org.cn/detail.aspx?id=33c349129aacb730a3583c7fa1f82fe8 638623620939787143 Z4eLBefcZN fceebcb7176d273fd5ba87af5cb572934ac27f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