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优良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从这一意义上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时指出,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两山论”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得生态。以贵州为例,近年来,贵州抓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机遇,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住“两条底线”,扛起“上游责任”,将“大生态”列为贵州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行从省到村五级河湖长制,河湖长制工作连续三年获国务院表彰激励;率先在全国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零网箱·生态鱼”战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202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贵州13个方面30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入列。
   在贵州,秀美的山、碧绿的水、清新的空气,正成为生态经济最足的底气。最新数据显示,贵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1.51%,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的13.01%,88个县(市、区、特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4%,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贵水黔鱼”“干净黔茶”为代表的12个特色优势产业正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的美丽景象随处可见。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优良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环境就是民生,生态就是经济。让环境与民生两相宜,生态与经济双丰收,中华大地正在推进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作者:樊新中
http://www.gzsyyxh.org.cn/detail.aspx?id=3d56a3b7ba30da133a74b17b6316f214 638623620580899306 9hyiM2uKNk 37728bfb511c23cda0b6f26586542d27c35b99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