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渔记丨鱼文化——少数民族的情感纽带

少数民族的情感纽带


贵州省雷山县白岩村苗家女青年喜抓稻田鱼  乔啟明 摄

    贵州的鱼文化,广泛蕴藏在饮食、生产、家具、服饰、建筑、婚礼、节日、村规、祭祀等诸多方面。苗岭山区的少数民族,但凡逢年过节,即使肉再多,鸡再多,鸭再多,也绝对不能没有鱼。尤其是在祭祖时,更是不能没有鱼。


姑娘们结伴到田里捞鱼虾


清早船儿去撒网》位于乌江边上的金沙县化觉镇柏坪村,地处高原山地向乌江河谷的倾斜地带,有着鱼米之乡的水乡画卷,两岸悬岩绝壁纵横交错,江平如镜,令人心旷神怡

    苗村侗寨,历来盛行“议榔”“起款”等制度,制定村规民约,其中有关保护鱼类的条款十分具体,如不准偷盗他人的田鱼、塘鱼,不准在公共河段毒鱼、炸鱼,不准越界到其他村寨管辖的河段去“杀鱼”等等。所谓“杀鱼”,即集体下河捕鱼,男女老少,手持渔具,邀约下河捕鱼,就地野炊聚餐,重温远古时代的渔猎生活。


抓鱼大赛现场 吴江平 摄


姑妈们挑着鱼回到雷山县龙塘村过鱼冻节

    鱼文化在贵州少数民族祭祀活动中表现得最为丰富。建新房“起墨”时,要用两条鲤鱼祭木匠始祖鲁班;立梁时,要用五条生鱼、两条熟鱼再祭鲁班;房子建成,门窗安就,要用十二条鱼“喝立门酒”;新房落成一年后,要用五条鱼驱邪;新娘进门时,要先用鲤鱼祭祖;安葬死者时,要用鲤鱼开路。


剑河县观么镇高雍苗族村民在参加稻田里抓鱼比赛活动


捞鱼(姊妹节)


仙桥乡王卡村举办的“杀鱼节”,吸引中外游客到当地感受乡愁记忆和淳朴苗风 肖雲 摄

    少数民族大都深居大山里,对巍峨延绵的群山情有独钟,雄奇的山峰称为“岩爹”,矮一些的山峰称为“岩妈”,祭岩爹、岩妈时,要供上两条蒸熟的鲤鱼;架桥、修桥、祭桥等,也都必须用鱼。在这些祭祀活动中,不论生熟,不论数量多少,都必须用鲤鱼。鲤鱼多为稻田养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苗族同胞从事稻田养鱼的历史相当悠久。


瑶族妇女抓鱼


王卡苗寨妇女们在篓鱼


榕江苗家妇女清水江里捞鱼虾 乔啟明 摄

    苗族民间流行一种捕鱼游戏。以一大群儿童为“鱼”,两人手牵手为“网”,“鱼”被“网”捉住后接在“网”的中间,使“网”不断加长,直到将“鱼”全部捕捉为止。苗族新娘讲究挑“喜水”捉“喜鱼”。新婚次日清晨,苗族新娘盛装打扮,由数十名同样盛装打扮的姑娘、媳妇和小伙子们簇拥着前往水井,新娘象征性地挑水,称为挑“喜水”。挑完“喜水”,新娘又来到田头,做一些象征性的捉鱼动作,即为捉“喜鱼”。“喜鱼”为2条或4条。“喜鱼”煮好以后新婚夫妻共享,以图吉利。


苗族村民在鱼冻节当天欢聚在一起吃鱼冻火锅


苗族长老在展示他们所做的鱼冻


家喜挂鱼


鱼是大多数水族地区的图腾崇拜物,在红白喜事、祭祀祖先的活动中,鱼的角色尤其显得突出,桌案上皆要摆放上鱼。图为水族水书先生祭祀的场景 熊亚平 摄

    透过贵州少数民族的鱼文化,我们不难听见历史的脚步声,不难看见历史的烟尘在眼前……

http://www.gzsyyxh.org.cn/detail.aspx?id=e236874f4955db83ae50994e3f181e07 638623617434579246 5rsO5WEiq0 898c8ae4b09ef8e3a452ceab97116fa06af50347